身陷藏独分子的包围——UM行记

       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今早乘车和MSU的老师同学们共赴UM。
       虽然预计到会有很多华人到场,但是下车后眼前的那一片红色海洋还是让我略感意外。
       到场的华人主要是年轻学生,也包含不少的中年学者和一些老人与孩子。
       MSU的大部队很快融入了当地的其他华人团体。搞到了一张大的标语牌以及一些传单后,我和几个朋友开始分头行动。
       传单被全部分发出去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达赖的演讲被安排在UM的一个圆形stadium之中。整个会场有东西两个入口。华人团体被警方安排在了西入口处不远的地方,而东入口则不许我们接近。
       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西入口附近整个华人团体的声势震天,但是大批由东边入场的美国民众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一切。
       于是我和朋友尧试图接近东入口。可惜没走几步就被一位警察叔叔拦住并被告知我们面临三种选择:
             1:回到华人团体中去
             2:立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3:带上手铐去品尝美国班房的滋味
       无奈之下只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达赖的演讲正式开始。
       大批的华人聚集在场外共唱国歌,高喊口号,只可惜暂时无人喝彩。
       我和尧一致认为4点钟散场的时候将是我们发出声音的最好时机,在这之前应该养精蓄锐,于是我们离开队伍开始寻找食物。
       在Ann arbor的街区里面游荡了许久,并祭了五脏庙之后,我们在3:45赶回了演讲会场的东入口,并意外的发现这里的警戒已经解除。
       可惜的是华人的大部队并没有发现这个变化,整个东入口处只有我们俩和另外的两个中国女孩。正赶上散场,我们举着标语牌,面对着成百上千的涌出会场的听众,多少显得有几分孤单。
       把手中仅存的传单发完之后,我们打电话给大部队要求支援,可惜直到听众全部散尽,依然无人前来。
       没等来支援,我们这几个落单的“反藏独分子”倒是等来了一群“藏独分子”的围观。从穿着打扮看来,他们全部都是藏民,男女老少一应俱全。
       正当我们在和几位美国民众交流的时候,这群藏民按耐不住,由三个中年男子带头,将我们围住,并指着我们开骂。内容大概是你们的政府如何如何恶心,你们的政策如何如何邪恶,你们的国家如何如何黑暗之类,并不时地指着我们说:“You are liers!”。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试图与他们交流,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因为我们发现他们并不是抱着交流的目的,而是纯粹的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也根本不给我们说话的机会。面对这样情况,任何交流的努力都是徒劳。
       终于,在这群人散去之后,我和尧回到了自己的队伍,却发现有几个美国人正被一群中国人团团围住,一打听原来这几位坚持认为西藏应该独立,引来了诸多华人与之辩论。

       大约5点左右,我们驱车返回MSU。

 

       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一些见闻和感受:
       1:达赖在美国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他在某些美国人心中的形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从今天到场听众的人数就可见一斑。
      
       2:美国作为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其民众大约分为如下几类:
             1)中国政策支持者:他们支持中国统一、支持奥运、反对达赖的宣传。这些人让我们感到亲切,但很可惜,这个群体所占的比例很低。
             2)公开的藏独支持者和抵制奥运的支持者:这群人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方式包括出售、穿着反奥运的T-shirt、和华人公开论战等等。这群人我们很自然地不喜欢他们,但是无权干涉他们的自由。
             3)乐于交流的美国人:他们愿意了解关于西藏的真相,所以无论是达赖的演讲还是华人团体的宣传他们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热情,并至少能做到彬彬有礼和谈吐得体。
             4)明显对华人团体有抵触情绪的美国人:这是一个难以沟通的团体,他们拒绝我们任何形式的宣传,对于我们的宣传材料不屑一股、不予理睬,甚至报以斜视和冷笑。而更愿意直奔向达赖演讲的会场。
             5)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美国人:这是整个美国群众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他们并不了解西藏的真相,也无意于了解。他们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因素影响。

       3:藏民的态度:如前所述,美国的藏民很大一部分对于现在的中国,对于汉人心怀不满。他们中很多是追随达赖流亡海外的藏民,所以这些人的反应完全可以理解。
       有一个藏族老奶奶的表现尤其令我们印象深刻。她走出会场之后首先向对我和尧发出一阵嘲笑。在我们不理睬之后,她又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份我们的传单。在我们面前用这份传单狠狠地擦了擦她的双脚的鞋底,随即将之摔入了垃圾桶里。
       对于一个老人家的这种举动,在赞叹其表现力之丰富与表演天赋之高超之余,我们只能感到可气可笑和无可奈何,但是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恨意不禁令人动容。
       4:今天的见闻让我重新审视持不同观点的不同群体。
       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以你自己所处的立场不同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而所谓的真相在人云亦云中更加容易显得扑朔迷离。作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我们来说,我们往往习惯以统一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看过了很多不同群体的表现之后,我们固然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也应该尝试理解不同的观点,这并不是妥协,而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捍卫自己的信仰。否则的话,我们与那些对我们实施漫骂的藏人将毫无分别。
       对于很多竭力坚持自己观点的人来说,交流和辩论没有任何意义。就好像那个藏族的老奶奶,至少在她心中,她的“道义”不容挑战,一如“国家统一”这一信念对于我们来说不容亵渎一样。我们的抗议和游行是为了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为了争取大多数民众的理解,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改变这些人的身上。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逐步崛起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物质实力的展现,更需要我们逐步培养一种大国的心态和风范。既能坚持自己的道路,也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容忍不同意见的雅量,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美德,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5:今天所有在场华人,以及世界各地同胞的努力让我们感受到力量和感动,但是一切过后,我们应该看到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依然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不会看到美国人在世界各地游行抗议这一现象,归本溯源是因为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使然。而令国人心中不悦的这各般种种,固然有意识形态不同的原因,但综合国力的差距,以及相应而来的国际影响力和大国风范的不足,才是根本的根本。
       不论怎样,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强大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还远称不上完美。一个强大的中国,也决不会是在和风细雨中成长起来的,她需要一代代的国人为之奋斗。这个过程也许还需要30年、40年、甚至50年、60年,但我坚信这必将实现。因此,我也始终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可以见证这个国家崛起的过程。
       希望多年后的海外华人不会在被类似的问题困扰,希望以后每个华人在谈起中国这片土地的时候,都能露出骄傲而又从容的微笑。

发表在 News and politics | 15条评论

剪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回首向來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发表在 心情 | 8条评论

问天下头颅几许,看在下手段如何!

       遥想老爸当年在美国之时,与朋友互相理发,一举奠定了他“理发达人”的江湖地位。
       所以,打小我的剃头钱就从未出现在我家的预算之内。这种情况直到我上大学之后才得以改变。
       7年过去,再想到当时老爸为我理发的场景,依然会感觉到一份温暖、几许怀念。
       实话实说,老爸的理发水平相当不错,我也一直赞成他以后可以开家理发店来派遣无聊的退休时光。
       可我从来也没有过要向他学学手艺的念头,也万万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走上了老爸当年的道路。
       到了美国之后,几乎所有中国男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剪发。
       去年10月多,头发肆意生长了两个月后,忍无可忍之下,第一次操起了室友的理发剪。一番大刀阔斧、风卷残云之后,面对镜子里的自己,一种羞于为人的扭捏感油然而生。
       还好当时认识的朋友不多,加上自己每天步履匆匆,钻进office不见天日,索幸没有严重影响市容校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后来又自己剪过几次头发,渐渐地能拿捏住一些分寸。虽然离自己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但离“毁容”这样的可怕的描述还算的上相距甚远。
       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给自己理发总感觉不够过瘾。虽然给朋友剃过一次光头,毕竟不能展示我手艺之精湛。苦苦寻觅之后,Eric Liu同学终于甘愿以头犯险。
       昨晚满心欢喜地迎来了我的第一个“主顾”,却很快发现这家伙的脑袋绝非善碴。从没见过头发可以粗硬如斯,剪下之后直可以作硬质板刷的原料。
       但事实证明,但凡你胆子足够得大,下手足够得狠,心里足够得坦荡,动刀足够得毫无顾及,没什么脑袋是你对付不了的。
       伴随着两座小山一样的“毛刺”被水流艰难卷走之后,终于可以仔细端详我的“作品”。
       毕竟是第一次在别人头上动刀,效果称不上很理想,不过Eric同学似乎还比较满意。
       当然,面对手持利刃的我,牙迸半个“差”字的结果他大概也是掂量过的······
       呵呵,只要他不会有我当初的扭捏感我也就谢天谢地了。我保证下次会更好,如果还有下次的话············
       送走了满脸笑容的Eric(但愿这笑容是发自肺腑的),我开始给自己理法,折腾了好久之后,效果还算合格。
       今天见了伟、明这一对贤伉俪,我的手艺赢得了他们的赞许。明同学还希望我能给伟同学执刀。当然,如果他们见到Eric同学之后不会改变主意的话,我乐意效劳。
       算一算,刚好是农历二月二理的发,龙抬头的日子,希望我的手艺能为Eric和自己带来好运好心情。
 
PS:在美国读PhD是一件磨练人的事情,几年下来我们估计会身兼:厨师、司机、技工、裁缝、剃头匠、夜游神、八卦娱记、咖啡品评家、汽车修理工、小强终结者、穷困流浪汉············等等多重角色,必将寒暑不惧、五毒不侵、耐酸耐碱耐高温!
       还有,我们的共同组织是:永久性脑残团队······
       宝剑锋从磨砺出,为所有在幸福的道路上苦苦挣扎的朋友加油。
发表在 心情 | 14条评论

球拍列传

       我是个体育迷,平时亲身参加的体育活动以乒乓球和篮球居多。篮球水平马马虎虎,乒乓球还有点自信,倾入的精力也最多。
       从小学三年级拿起乒乓球拍到现在不敢说“阅拍无数”,我用过的球拍也着实不少,它们陪我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有些如今已不知湮没于何处,在此特为它们立传。
       刚开始的时候用的是父亲送给我的一副“大刀拍”,也就是所谓的正胶横卧拍,当我多年后弄清楚这个专业名称时,这副处女拍早已伤痕累累,不知被丢在哪个旮旯拐角了。但在我刚开始打球的时候,国内还是很少能见到“大刀”的,一起打球的小伙伴们用的都是清一色的“小刀”。和大家的不同让我曾经很扭捏,也曾经因此受到过当时都很无知的“球友”们的置疑和取笑,造成了幼小心灵的创伤。所以曾想将它们的柄截短。多亏了父亲的劝阻,才没有酿成分尸的惨剧。可我还是没有能够做到“物尽其能”。为了不显得太过怪异,我还是顺应大流,拿着“大刀”行使了“小刀”之职。
       小学的时候,打篮球对我们来说还太过勉强,仅有的那么几个篮球架,我们也从不奢望能和在当时看来形同巨人的中学生们抢夺(虽然打乒乓球也经常被高年极学生抢球台,此乃幼年一大恨事!!!),所以乒乓球这种省力、省场地的运动就成了我们的最爱。每到课间、放学,一帮男生就会啸聚球台、挥汗如雨,偶尔也会有女生加入,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男女同学间的交流,尤其是对我、老朱、白晶这种当时还比较羞涩的男孩而言,意义更非同寻常!!!
       现在回想起来,大家当年都打的不怎么样,可在那时却一定要排出个座次来,有时还会为此争的脸红脖子粗,甚至不欢而散。那一张张脏乎乎、气鼓鼓、互相不服气的小脸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还依然是鲜活可爱。我和老朱那时都还比较菜,一般属于“挑皇”(一种分班对抗游戏)时最后被人挑走的那一类,而不像白晶那样经常可以做皇,所以倒没有了“强班夺权”式的压力。
       但你要以为我们甘为鱼肉、任人宰割,那你可就错了,因为我们有绝招!尤其是老朱的“挫飞”(此乃音译,就是挫出近网的急下旋球,球落台后不往前走,而直接弹回己方球台的技术),可以想象这样的球对于身高不足的小学生的杀伤力是何等的巨大。虽然成功率较低,而且一旦失误就会惨遭扣杀~~~但是,“一招先,吃遍天”!老朱凭借此绝技还是威名甚盛,手感好时无论何等高手皆可斩落马下。只是随着大家身高见长,“挫飞”绝技终于光荣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从此隐匿于江湖了。但直至多年后三五好友论及于此,依然为之倾倒,真可谓是“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闻”!由此可见,老朱也算缔造了西大附小乒乓球界的一段传奇。
       不知不觉就扯远了,回到我的拍子上。我其实也没有太多诸如老朱此类的辉煌史,黄琪的评价是那时根本不觉得我是个高手(虽然多年后他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哇哈哈哈哈!!!),但我就是对乒乓球有一种特殊的热爱,也不知握着我的那副球拍在当年简陋的球台上挥洒了多少汗水、度过了多少个时光,“挥拍的孩子”,这个我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就是伴着这副很不起眼的拍子形成的。而付出总有回报,今天我觉得自己打球的手感还算不错,大概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上了初中后,先前的球友纷纷被篮球或是其他对于少男而言更有吸引力的方面(比如说:女孩)分流而去,只剩下像我这样为数不多的愣头小伙还坚守着阵地。人数的减少加上自身水平的提高,我已经在西大附中乒乓球界小有了一点地位,而我所用的还是那幅“大材小用”的球拍,直到有一天申博找到我打球。
       申博这家伙黑的异常,于是得一外号“黑馍”,酷爱乒乓,那天听说我打的还算不错,就来找我一较高下,我们也从此成了朋友,现在看来,那时想交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简单纯粹。申博用的是大刀,和他打过之后,突然发现原来大刀的握法好像也很好用,于是亲身尝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今天这个握法已经根深蒂固。而我的拍子也终于得以“拨乱反正”,受到了应有的待遇。
       从此以后,在西大附中球场上活跃的主要就剩下了王可、雷哲、黄琪、王庆、许峰、申博和我了,在与他们的交手中,改用大刀的我球技也渐渐提高,而手中的球拍也慢慢地难以满足我的需求了。
       初二的时候,又是父亲送给了我一个反胶的大刀拍,让我爱不释手,而以前的那副球拍在陪伴我五年后终被打入了冷宫,从此再未复用。
       不久前,整理自己的乒乓器材,发现各个时期的拍子大都还健在,唯独最初的一副已不知所踪。
       现在我身边还有着很多球拍,他们比最初的那副不知要高档出多少倍,然而,带给我快乐最多的,仔细想想,竟还是那一副。如今欲求其留念亦不可得,深以为憾……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朴树的歌《那些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想她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她还在开吗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yiya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yiya

           你们就像被风吹走插在了天涯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还在开吗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总有很多东西曾在我们童年生命的角落静静为我们开放过,然而被风吹走、散落天涯的又何止一副小小的球拍呢?
       幸运的是我们曾陪她们开放,好在曾经拥有她们的春秋和冬夏。

       不知不觉又写了很多,本想今晚把所有的写完,看来是不能够了,是为《列传一》,以后的慢慢补上吧。

PS:这篇文章献给从小一起打球的那些朋友:老朱、白晶、赵昕、许峰、王可、雷哲、黄琪、王庆、申博……不能一一列举了,虽然其中很多人我已经不知道他们现在何处,但是如果你们能看到这篇文字,我想说我真的很珍惜我们曾经度过的那些时光和我们共同的回忆,祝你们好运………

发表在 心情 | 7条评论

以后请叫我“李大厨”

如果要说国内的大学生活有什么让我最怀念的话,那一定是校食堂。

看了这句话后,我知道如果可能的话,国内的XDJM们一定会把他们手中的板砖、臭鸡蛋之类的东西毫不留情地往我身上招呼。

尤其是饱受西电食堂摧残的朋友们,在拍砖之后一定还会唾弃我道德上的深刻堕落。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曾经有一个如此便宜、便捷的校食堂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失去以后才追悔莫及·····················

出国之前的我基本是个与厨房绝缘的主。西电后面的“美食一条街”简直就是我的天堂。懒得出去的时候,在校食堂至少也可以保证吃饱。

在家的话一直有老爸老妈,我基本是过着饭来张口的堕落生活。如果爹娘不在家,我一定会出门解决饮食问题,因为如果不慎被自己毒死的话,怎不令人含恨九泉?

可惜,是祸躲不过。

刚到美国的那几天,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该吃点什么才能不让自己饿死。

虽然MSU也有食堂,但是如果每顿饭我都必须跑到食堂去吃的话,每天估计有一半的时间将会花在往返于食堂的路上。另外,美国的一餐饭基本要花掉七、八美元左右。我刚到美国,交了一些必要的手续费之后,称不上一贫如洗,囊中羞涩却是不争的事实,实在难以承担每天这样地吃喝。

于是,我开始四处寻找各种欢迎新生的活动,不是因为我热情高涨,只是为了得到那可怜的免费食物。

我还很可悲的四处蹭饭,真的要感激很多热心的朋友,在我饥肠辘辘的时候收留了我············

但是,尽管这几年我脸皮渐长,在过了一周这样的生活之后,自己也实在无颜继续在吃饭时间出现在别人的家门口了············

于是做饭就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一个连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分不太清楚的人决定要做饭的时候,对于外人这将会是一场喜剧,对我自己则无疑是一出苦情戏············

记得第一次做的菜是辣子炒茄子丁。这是临行前老妈教给我的,但当时心思根本就不在做饭上面,所以学习效果那是相当恶劣。只记得这一个菜自己居然做了一个小时,大约有十分之一的辣子丁和茄丁散布在以我为圆心的地上,左手中指还付出了血的代价············

即便如此,最终看到自己的“杰作”时,心里就一个感觉:苦啊~~~

那已经不是辣子炒茄丁了,而应该叫它“油泡茄子”。因为当时菜油平面已经完全淹没了茄子堆的最高点。一定会让你看一眼以后,立刻被那种视觉冲击感弄得食欲全无,这大概也算是厨艺的最高境界。

我强忍恶心尝了一口之后,就毫不犹豫地让这盘处女作伴随着抽水马桶的呼啸声消失于无形。

这时候只想对自己说三个字:少!放!!盐!!!

第一次的打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随后几天我每看到炉灶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但饭毕竟是不吃不行的,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做的菜居然也可以下咽,心里的满足和成就感难以表达。

还记得有一天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居然买了一大整块牛肉回家。却只能很无奈地看着它发呆············

幸好有两位惠质兰心的女同学伸出了温暖友爱的双手,来我家帮我做了一大锅炖牛肉,解决了我整整一周的肉食需求。

老靠别人总是不行的,所以我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厨艺,虽然也有所进展,但是闭门造车带来的进步毕竟极其有限。

幸好,我的室友及时出现。

我室友姓刘,在英国生活了两年,独立生活能力自然比我要好很多。尤其是以厨艺而言,他不愧“大厨”这一光荣称号。当他在我面前一次做出了四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的时候,我对他的仰慕真的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也就是他来了之后,我才终于吃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餐”。感谢上苍,赐给我一位如此“心灵手巧”、“ 勤劳贤惠”的室友。

感激之余,我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喜讯与周围的朋友共享,一时间“大厨刘”的称谓闻名遐尔。很多朋友饱含期望而来,心满意足而去。借此大厨刘赢得了极高的好评和人气。

而我这个给他打下手的学徒,尽管也累得够呛,却连一句感激的话也得不到。

在觉得这帮“食客”不解风情之余,也只能怪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

于是决定师从大厨刘。

还好这厮比较厚道,倾囊相授。我的厨艺也得以突飞猛进。如今虽然还是不能和他相比,但是作出来的菜也终于有了点科班出身的感觉了。

现在我每天中午带往实验室的饭中,很多都是我自己劳动的结晶。但很无奈的是,由于大厨刘的威名太盛,每当我从微波炉里端出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时,总会迎来一阵赞叹声和一句这样的评价:

“又是你室友做的吧,你真幸福!”

每当这时,我一定会一脸悲愤、呼天抢地地告诉他们这都是我的心血。

然而他们总会跟上一句:“做饭?你不是什么都不懂吗?”

····················

除出了无语我还能作些什么?

······························

难道在大家眼里我永远都是那个分不清锅碗瓢盆的厨艺白痴了吗?

我这是标准的自食苦果,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大厨刘的美名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

本人郑重宣布,以后请称呼我为“李大厨”!

谢谢!!!

 

PS:好久以前写的东西,和留学生活比较相关,所以重新贴过来,也许有些朋友会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博大家一笑吧。

   顺便再为刘同学鼓吹一下,如此贤惠的室友那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发表在 心情 | 9条评论

What a wonderful day!

因为一个万恶的Project,早上8点多,掐着自己的脸让自己清醒过来,恨别心爱的被窝。

35路车在主图将我卸下车后,扬长而去。我呢,只能顶着零下20度的寒风和大雪奔向EB

见过冷的,没见过今早这么冷的······

没一会功夫,脚开始发麻,整张脸冻得发疼。

好不容易进了EB,面部肌肉已经彻底僵硬。很不巧地碰见一个朋友,我努力地向他微笑,但估计当时我的笑容无比诡异······如果这位朋友今晚被恶梦惊醒,那是我的过错······

进了office,小小的庆祝了一下自己幸免于被冻死的悲惨命运之后,开始和Project较劲。

不久就发现,什么叫没有最绝望,只有更绝望。

在绝望中等来了两位Group member,然后三个人一起绝望············

中午吃饭的时候向台湾朋友普及了一下关于大陆的民主、和谐的基础知识。

下午继续在绝望中挣扎。

好不容易有了些许的进展,天色业已阴暗。今天是周日,我和室友要做未来两天的盒饭,和朋友们相约明日继续绝望之后,逃出EB

由于粮草不足,只得在Goodrich和大华补充军饷。

刚下车的时候感觉似乎还不是太冷,心中窃喜。

但也许是早晨的严寒导致大脑坏死,我严重地低估了室外的真实温度,愚蠢地高估了自己的臂力!

当我拎着六个大的、装满物品、甚至还包括了一桶矿泉水和两筒牛奶的塑料袋子,背着自己硕大无比的、装得满满当当的书包走出Goodrich的时候,望着漫天飞雪,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终极绝望······

自作孽,不可活~~~

只能向着那个叫做家的地方慢慢挪动。

很快,面部肌肉再次僵硬。早上的时候自己还能用双手捂着脸,带来些许的温暖,现在就只能任由疼痛蔓延。

如果大家在7点左右回到Spartan的话,一定会看见一个形单影只的黑衣人,身上挂着与自己体积不符的重物,摇摇晃晃地蹒跚前行。

问题是怎么就没个美国雷锋伸出那友爱的双手呢?这里的社会风气那叫一个差呀!当然,如果是一辆充满友爱的小车的话,我也勉为其难地笑纳了。

当时Ipod恰巧播放了赵传的《勇敢一点》,看来这个铁家伙还是挺识趣的。

我是很想勇敢一点,可是当时心里只想骂街······

“这就是TMD美国生活!”

路上还看见一个女孩,应该是中国人,也提着一个大袋子在风雪中独行。

呵呵,这确实就是美国生活,起码是属于我们这样的普通学生的美国生活。

大家都很努力,也都不容易,想到这里也就忽然觉得不再孤独。

在中途休息了数次之后,终于活着回到了家里。

顾不上解衣卸甲,赶紧过秤,居然比正常情况下重了30公斤。再上网看一下温度,零下20度,但由于湿度大、风雪急,feeling temperature:-25

再次恭喜自己伟大地成功生还!

另外,今天自己的20刀纸币还不翼而飞,让我很可耻地在大华打了欠条。感谢老板娘的古道热肠!

多美好的一天!

下周三的Project还没搞定,再下周的作业和考试也还一字未看。

美好的日子将会接踵而至。

欢迎光临!

发表在 心情 | 10条评论

首次登台

       今天,第一次以主持人的身份登台,还好没有出丑。
       刚刚走上舞台中央的时候,想到面对这么多的观众,还真是有些紧张。
       索性在台上看不清底下的观众,不然看见朋友的笑脸的话,我恐怕会笑场。
       小溥和我最担心的就是朗诵的时候忘词,那样的话不仅对不起到场的观众,更对不起国内与雪灾作抗争的同胞。私底下排练了很多次,总算是不辱使命。
       也就在朗诵完了的那一刹那,整个人终于轻松了下来。
       说实话,感觉有些累。但是这次晚会上,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能让大家开心本身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所以心情还是不错。
       谢谢朋友的支持,顾师姐的力挺,晚会上其它工作人员的努力,还有小赵的慧眼!
 
PS:明天还要去EB作Project······睡觉!
发表在 心情 | 6条评论

作最好的自己!

美国东部时间200827、星期四。

中国农历戊子年正月初一。

凌晨1230

坐在apartment的电脑桌前,毫无睡意。

笔记本的屏幕上,国内朋友的QQ头像闪动着,简短地问候,让人感到亲切。

直到看到一只老鼠在点头哈腰地拜年的动画时,才清晰地意识到丁亥猪年已经永久地被记忆封存。

终于送走了自己的本命年,却很难说的清楚是什么感觉。

记得在去年这个时候自己在博客里面写过:“新的一年更值得期待,何况人都说属猪的人本命年会行大运。”

结果写下这段话的半年之后,自己就在博客里面用另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楚。回头去看,那篇文字里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但值得欣慰的是,即便在那个时候自己也没有失去骄傲和勇气。

而只要你习惯高昂着头,命运就会向你低头。

就在自己处在最低谷的时候,MSUoffer letter不期而至,就像一根稻草,帮我浮出水面。

不能忘记,720,在北京拿到签证之后,我在地铁站的台阶上坐了好久好久,百感交集。

…………

814,踏上美利坚的国土,抛开过往种种,终于获得重生。

人时常会停滞不前,但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曾经似乎无比遥远的鼠年已经消然来临。

短短半年间的喜怒哀乐、得失离合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本命年,也许就是把握自己本身命运的一年。尽管称不上一帆风顺,但还好在最重要的一些问题上自己没有失控,还好有很多新的朋友,还好有一个新的舞台,还好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在这一年里,懂得接受无奈、懂得很多事情你都无法控制、懂得人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懂得人要学会用微笑面对一切。

拥有这些的本命年,充实、难忘。

不喜欢前些日子自己的状态。

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与其唏嘘不已、患得患失,不如目光坚定,轻装上阵。

做最好的自己,并非始于“强体”,而应始于“练心”。

 

PS:写在开始,挥别过去的空间,开始全新的旅程:)

 
发表在 心情 | 9条评论